InAlyzer能够提供哪些“硬核数据”?通过微米级探测器(分辨率54μm)和专业分析软件,InAlyzer能够展现涵盖骨骼、脂肪、肌肉及整体状态的六大类核心数据,并支持全身及重点感兴趣区域(ROI,如脊柱、股骨)的深入分析,具体指标如下:
在完成检测后会交付图片及包含数据的Excel表。换个视角,从应用系统类别分类,这些数据的核心指标和生物学意义更加清晰:
全身分析
1. 总质量、FAT%、LEAN%:用于判断整体的胖瘦和肌肉量。
重点区域分析
2. ROI分析:通过股骨BMD评估骨质疏松情况,通过脂肪评估肥胖,分析后肢LEAN以判断肌少症。
纵向与横向比较
3. 差值分析:可通过同一动物的不同时间点(如术后4周与基线)进行纵向比较,以减少个体差异或通过空白对照与模型组进行横向对比。骨质疏松的核心病理是骨量流失与骨微结构破坏,而InAlyzer的骨密度(BMD)和骨矿物质含量(BMC)被视为诊断该模型的“金标准”。
典型数据变化
在检测中发现:BMD↓10-25%(股骨远端最明显),BMC↓8-15%,LEAN轻度↓(伴随肌少症),FAT%可能↑(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体脂重分布)。
提示:用ROI圈选“股骨远端”,比较造模前后的BMD差值;若BMD下降15%且Micro-CT验证骨小梁稀疏,模型则被视为成功。
研究抗骨质疏松药效
每4周测量一次BMD,画股骨远端ROI,以监测药物是否能有效阻止BMD的下降。股骨远端的BMD变化能够更有效地反映药物对松质骨的影响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骨质疏松模型中,BMD下降的影响需要排除体重降低的干扰,此时BMC(骨矿物质总量)会更具参考价值。
其他研究典型数据变化
1. 在肥胖模型中,FAT↑2-4倍,而FAT%从10%飙升至30-40%;LEAN相对↓,BMD轻度↓。
2. 在糖尿病模型早期,脂肪(FAT)和肌肉(LEAN)会下降;而Ⅱ型糖尿病模型中,肥胖型的FAT升高伴随LEAN不足,非肥胖型则表现为LEAN持续下降,FAT波动不大。这之后可能会出现骨密度的轻度降低(因钙代谢紊乱)。
模型验证提示
使用ROI圈选“股四头肌+腓肠肌”区域,若LEAN下降15%且抓力仪验证肌力下降,模型成立。
InAlyzer的优势
通过54μm的分辨率探测器,InAlyzer能够清晰区分脊柱、股骨等细微结构,解决传统全身分析中“平均化”所掩盖的局部病变问题。同时,其测量误差低于1%,确保多次检测数据的可比性,尤其适合长期干预实验(如超过6个月的代谢疾病研究)。操作简单,全封闭式铅防护确保安全,自动骨骼边缘检测减少人为误差,而30秒的扫描时间降低动物应激对数据的影响。
InAlyzer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数据,更在于建立了从“体成分变化”到“病理机制”的解读桥梁。无论是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密度动态、代谢疾病的脂肪-肌肉失衡,还是恶液质的进行性消耗,其精准数据均能为研究人员提供坚实的实验依据,加速疾病机制的解析和新药研发的步伐。
如您在实验过程中对InAlyzer身体成分分析仪的使用、数据解读或相关疾病模型构建有任何疑问,请随时联系我们。
我们的专业团队——88858cc永利官网(深圳灵赋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),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。